CHIC与时装周VS品牌与设计师 |
虽然每个人都觉得很累,但短时间内的来回奔波恰恰又激起了记者们更多的感悟。对CHIC而言,它是一个注重企业品牌展示、商贸交流、资源对接的综合性平台,强调品牌企业。对时装周而言,它注重的是设计驱动产业的发展,强调的是设计师的作用。
正因为频繁地来回穿梭于国内服装产业最具代表意义的两大平台,记者才深切地体会到其实企业和设计师之间还有很多“鸿沟”需要逾越。一方面,采访设计师的过程中,设计师大多谈到了原创自主品牌商业落地的困惑,要么因为渠道成本高昂而销路受阻,要么因为缺乏专业的企划、品牌推广团队而只能小打小闹。另一方面,对成衣企业而言,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希望能招揽到业内更多的优秀设计师,他们甚至不惜重金,花长时间来自己培养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为我所用,以提升产品的整体设计感。
然而,事与愿违,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尤其是服装设计专业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希望通过短时间内做几场发布秀而成名,进而在业内获得认可,在市场上推出自己的个人设计师品牌。当抱有如此想法的人数量增长,愿意潜心进入企业的设计人员数量就急剧减少,成衣品牌企业便开始焦虑。今年的CHIC上有一些企业为高端设计人才的储备而犯愁。
这里面其实要回答一个问题,一个品牌的发展模式到底以谁为主导?对不同的人而言,答案也必然不同。中国每年培养的设计师后背人才数量庞大,依据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品牌成衣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现状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时装周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不论是商业性,还是产业推动性都得到了完善,这个平台固然为大批学子,包括拥有海外顶级设计名校留学背景的设计人才提供了通向设计名师、自创个人设计师品牌的道路,但也要认清个人从业的经历与现实状况。在今年的发布秀中,班晓雪这样在品牌企业进行过长期实践训练的设计师其实并不多,在同行眼里他的秀场发布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要知道那些出现在T台上的一件件作品都是通过在品牌成衣企业做设计时累积了大量经验才实现的。
对想要树立品牌市场地位的企业而言,设计驱动的作用毋庸置疑。如何吸引设计师,然后培养他们,进而留住他们,这些问题应该在企业内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仅仅签订一两场秀的赞助协议,或者以“客座设计总监”的身份与品牌企业携手并进,这种模式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化学效应,答案恐怕还需要长期探讨。(赖松)
|
相关文章 |